202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所属分类:时政要闻 阅读次数:1043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8日 10:17:40
2022年3月23日
陕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陕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21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罕见汛情以及严重疫情的多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全年经济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善、动能蓄积、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9.39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13802.52亿元,增长5.6%,占46.3%;第三产业13589.07亿元,增长7.3%,占45.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326.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18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14.1%;牧业增加值482.41亿元,增长13.4%;渔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4.7%。
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4.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1104.68千公顷,增长0.1%;秋粮1899.66千公顷,增长0.1%。
全省森林覆盖率46.39%。全年营造林面积588.65千公顷,森林蓄积量6.68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4037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6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1153.3千公顷,占国土面积5.61%。
全年肉类总产量12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猪肉产量97.6万吨,增长25.6%。禽蛋产量63.40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61.90万吨,增长0.3%。其中,生牛奶产量104.6万吨,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885.3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2%;牛存栏149.30万头,下降1.2%;羊存栏881.10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7695.5万只,下降0.6%。
全年水产品产量18.93万吨,比上年增长3.4%。
全年肉类总产量12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猪肉产量97.6万吨,增长25.6%。禽蛋产量63.40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61.90万吨,增长0.3%。其中,生牛奶产量104.6万吨,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885.3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2%;牛存栏149.30万头,下降1.2%;羊存栏881.10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7695.5万只,下降0.6%。
全年水产品产量18.93万吨,比上年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2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制造业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5%;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5%,非能源工业增长8.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9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利润3605.1亿元,增长88.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74.17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1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5933.95亿元,增长8.7%;签订合同额21842.59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561.94万平方米,下降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0%,农户投资下降10.9%。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1%。
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5%,文化产业投资增长6.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0.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978.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商品房销售面积4260.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9.5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2%。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6.07亿吨,比上年下降2.8%;货物运输周转量3946.14亿吨公里,增长6.7%。旅客运输总量2.16亿人,下降43%;旅客运输周转量572.87亿人公里,下降2.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8.51亿元,增长18.7%,其中快递业务量11.18亿件,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433.86亿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1.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77.7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6.09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040.46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052.6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696.88万户,增加327.92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97.77亿元,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52.72亿元,增长17.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101.73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1148.76亿元,增长17.4%。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3%,日用品类增长13.8%,粮油、食品类增长12.7%,烟酒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8%,中西药品类增长4.3%,家具类增长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1%,汽车类下降1.4%,化妆品类下降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2%,通信器材类下降20.1%。
2021年,陕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处于近五年最低。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0.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0.8%,成为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新涨价因素占88.7%,翘尾因素占11.3%。
七、国内旅游
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057.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343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
八、 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4757.7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2566.07亿元,增长33.0%;进口2191.68亿元,增长18.6%。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2家,同比增长12.2%;合同外资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72.1%;实际利用外资102.4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625.07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年初增加5176.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379.32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年初增加5193.57亿元。
年末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248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比上年减少4家。年末证券开户数685.2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04万户。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0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254.71亿元,增长8.3%;人身险797.67亿元,增长3.5%,累计赔付支出338.55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产险赔付支出169.67亿元,增长14.8%;人身险赔付支出168.88亿元,下降2.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6.28万人,在学研究生18.5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7.33万人,在校生128.33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9.87万人,在校生22.35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10.44万人,在校生28.82万人。
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3所,招生10.4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9.7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
全省共有幼儿园8226所,入园幼儿41.84万人,在园幼儿137.35万人;小学4559所,招生48.86万人,在校生296.40万人;初中1646所,招生41.30万人,在校生120.47万人;普通高中453所,招生22.62万人,在校生65.04万人。
年末全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951项,合同成交金额2343.44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3225项,成交金额548.4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456项,成交金额26.72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370项,成交金额13.86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1900项,成交金额1754.40亿元。
全年共获授权专利86272件,其中发明专利15516件,实用新型专利65011件,外观设计专利5745件。截至2021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37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04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5859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542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9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102万人次。
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机构34971个(包括村卫生室22394个)其中:医院127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41个;卫生院1531个。全省共有床位28.44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3.35万张,卫生院病床3.58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4.5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8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05万人,注册护士15.94万人。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安全顺畅承办竞技体育31个大项、358个小项、4128场比赛和群众赛事活动4个大项、47个小项、1431场比赛以及展演类4个大项、43个小项的决赛评审,选派741人参加259个项目决赛,共获得91枚奖牌。其中竞技体育获得19枚金牌、15枚银牌、23枚铜牌;群众体育获得9枚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和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创造了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陕西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2枚银牌。
十二、安全生产
202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46起,同比减少191起,下降25.9%;死亡483人,同比减少93人,下降16.2%。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5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11.8%;死亡51人,同比减少17人,下降25%;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人口
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女性1936万人,占49%,性别比为104.24。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7.89‰;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7.38‰;自然增长率0.51‰。城镇人口2516万人,占63.63%;乡村人口1438万人,占36.3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15%,15—64岁人口占68.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8.9%;比2019年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工资性收入15228元,增长8.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3%;经营净收入3701元,增长7.0%,占13.0%;财产净收入1840元,增长14.5%,占6.4%;转移净收入7798元,增长9.6%,占27.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47元,比上年增加1929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比上年增加2845元,增长7.5%;比2019年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23245元,增长6.4%;经营净收入3058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3239元,增长13.6%;转移净收入11171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84元,比上年增加1918元,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2.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增长10.7%;比2019年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6104元,增长13.3%;经营净收入4433元,增长6.8%;财产净收入248元,增长8.5%;转移净收入3960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58元,比上年增加1782元,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9.7%。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较上年缩小0.08。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39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7.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2.1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1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29.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9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107.84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560.24万人。
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62个,床位11.5万张,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3897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9.8万张,服务人次数达196.6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10.4万户18.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农村低保50.9万户115.9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8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1—12月,临时救助71.4万人次。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六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高技术制造业指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指截止每年12月31日,由科技部认定的,且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在有效期(自发证日起三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支出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一修订,2016—2018年生产总值为修订后数据;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铁路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从2011年1月起,铁路为全行业数据,即包括国家铁路(含控股)、非控股合资铁路及地方铁路;
6.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7.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研究生人数含科研单位中招生在读人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学生;
9.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10.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养老公寓类单位;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救助人数中增加了未脱贫户、脱贫户中的检测户、边缘户等符合条件的人员;数据来源于2020年第四季度《民政事业统计报表》。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森林覆盖率、营造林面积数据来自省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公路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邮政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文化系统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外商投资、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来自省商务厅;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资本市场数据来自陕西证监局;保险业数据来自陕西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省科技厅;专利数据来自省知识产权局;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省民政厅。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39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7.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2.1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1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29.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9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107.84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560.24万人。
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62个,床位11.5万张,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3897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9.8万张,服务人次数达196.6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10.4万户18.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农村低保50.9万户115.9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8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1—12月,临时救助71.4万人次。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六大高耗能行业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高技术制造业指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指截止每年12月31日,由科技部认定的,且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在有效期(自发证日起三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支出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一修订,2016—2018年生产总值为修订后数据;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铁路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反馈数据,从2011年1月起,铁路为全行业数据,即包括国家铁路(含控股)、非控股合资铁路及地方铁路;
6.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7.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研究生人数含科研单位中招生在读人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学生;
9.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10.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养老公寓类单位;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救助人数中增加了未脱贫户、脱贫户中的检测户、边缘户等符合条件的人员;数据来源于2020年第四季度《民政事业统计报表》。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森林覆盖率、营造林面积数据来自省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公路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邮政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旅游、文化系统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外商投资、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来自省商务厅;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资本市场数据来自陕西证监局;保险业数据来自陕西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省科技厅;专利数据来自省知识产权局;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省民政厅。
统计公报解读
笃行不怠稳增长 踔厉奋发谱新篇
——访陕西省统计局局长徐强
记者 苏怡
笃行不怠稳增长 踔厉奋发谱新篇
——访陕西省统计局局长徐强
记者 苏怡
《202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用翔实的数据和简明的图表,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投资、消费、教育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展现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描绘了陕西科学发展的轨迹。对此,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统计局局长徐强,对2021年陕西经济运行情况、创新驱动及社会民生等方面情况进行解读。
记者:结合《统计公报》,请您谈谈2021年我省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
徐强: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罕见汛情以及严重疫情的多重冲击,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经济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善、动能蓄积、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主要行业稳步增长,市场价格温和可控。
一是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受上年基数前低后高影响,年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季放缓,但回落幅度逐渐缩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
二是主要行业稳步增长。农业生产稳定,畜牧业形势向好。202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夏粮产量增长3.8%,蔬菜及食用菌增长2.8%,园林水果增长4.9%,肉类总产量增长19.5%。工业生产稳中加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能源工业增长6.5%,非能源工业增长8.3%。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原煤增长2.7%,天然气增长7.0%,汽车增长27.5%,手机增长37.3%。投资增速趋稳结构优化。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消费市场平稳恢复,新兴消费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比上年增长9.0%。
三是市场价格温和可控。202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处于近5年最低。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
记者:我省在创新驱动方面成绩如何?
徐强:《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经济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所有制结构不断向优。
一是创新驱动能力增强。2021年,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同时,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电子元件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6、1.8、4.4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好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强。
二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全省投资下降的情况下,重点领域实体经济投资稳定。2021年,全省工业投资实现4.8%的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同时,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4%,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在秦创原带动下,我省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带动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7%。
三是所有制结构不断向优。202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1.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全省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3.7%,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4%,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占比的提升,为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优化经济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群众获得感来看,我省高质量发展态势如何?
徐强:《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企业效益稳步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省委、省政府加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56万人,较上年增加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较上年降低0.17个百分点。全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39万人。
二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9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利润3605.1亿元,增长88.6%。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财富保障的坚实基础,占据经济总量近半的工业稳定增长,为增强社会财富、确保全年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我省出台“十四五”促进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意见和促进城乡居民增收10条措施,全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84∶1缩小为2.76∶1。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社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62个,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3897个。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0.4万户,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纳入农村低保50.9万户,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
四是绿色发展稳步推进。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省上下多措并举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突出秦岭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8%,占比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同时,全年全省优良天数平均290.5天,空气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首次进入达标省份行列。水环境质量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111个水质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9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